伊萬里,海上瓷路幾萬里
      2018-01-11 09:17
      來源: 深圳晚報

      伊萬里,海上瓷路幾萬里

      人工智能朗讀:

      魯本斯素描畫,畫中人據(jù)說是安東尼奧·高麗。

      有田燒仿制景德鎮(zhèn)產(chǎn)的“克拉克瓷”,日本稱之為“芙蓉手”。

     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(shù)館收藏的宋代建窯“油滴天目”。據(jù)說是豐臣秀吉養(yǎng)子豐臣秀次用過的茶碗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五彩牡丹椿紋八角瓶,有田燒。江戶時代17世紀后期。

      梁二平

      幾年前,遼寧省博物館主辦過一次《百年遠航——江戶名瓷伊萬里展》,進入這個展覽最頭痛的是命名的迷宮:“薩摩燒”、“九谷燒”,“有田燒”……這一串“燒”,在日文中是陶瓷的意思,而“薩摩”即鹿兒島薩摩番,“九谷”即石川縣加賀國江沼郡的九谷村,“有田”即九州佐賀縣有田町……還有以工匠名字命名的“柿右衛(wèi)門”,它是“有田燒”系列的家族品牌。此時,“伊萬里”反倒不見了,那么“伊萬里”又做何解呢?

      “高麗茶碗”與“日本瓷祖”

      日本瓷器是戰(zhàn)火中“燒”出來的,即他們的“戰(zhàn)國時代”。

      一統(tǒng)天下的織田信長,在1582年明智光秀的“本能寺叛亂”中死去。原本沒有什么名氣的小寺院,因此出名,幾經(jīng)火災仍被復建為一個祭祀信長的名寺和景點。不過,在京都,我看到更多的戰(zhàn)國符號是豐臣秀吉的三葉家紋。豐臣在織田家臣內(nèi)斗中勝出后,在九州佐賀縣的唐津修了一座城——名護屋。在舊城遺址博物館里,我領略了豐臣秀吉當年的野心與狂妄。主展廳門口的豐臣秀吉木塑像,身后是一幅地圖:唐津是日本南部前往中國和朝鮮的重要港口,對面朝鮮半島西岸也有一個“唐津”,中、日、朝三國的關系,可見一斑。

      中國南宋時,日本高僧榮西,從九州博多入大宋學禪,后帶中國茶種和圓悟禪師的“茶禪一味”墨寶回國,后世尊他為日本“茶祖”。大宋的青瓷茶碗、天目茶碗等上等茶具,也隨著飲茶在日本流行,成為貴族享用的奢侈品。我和深圳大學海洋藝術(shù)中心的張巖鑫博士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(shù)館考察時,看到的宋代“油滴天目”,據(jù)說是豐臣秀吉養(yǎng)子豐臣秀次用過的茶碗。順便說一句,豐臣秀吉之后的德川家族,也收藏一個“油滴天目”,傳至今天。

      豐臣秀吉的老主子織田信長,一輩子就干兩件事:一是征服天下;二是收羅茶具(他搜來的“油滴天目”,后來毀于“本能寺叛亂”)。豐臣秀吉繼承了老主子的愛好,也承繼織田信長的茶頭,即后來的“茶道之父”千利休,他們私交頗深,聯(lián)手辦了北野天滿宮大茶會(后來,又賜死千利休)。上行下效,一統(tǒng)天下后,武士進城安家,在相對太平的日子里,武士之間流行起飲茶文化。在唐津,當年武士飲茶的埋門館,現(xiàn)仍是一個茶道館。

      但大宋的瓷器,當時只有“關白”這樣高級別的人物才能享用,一般貴族等而次之的享用近鄰的“高麗茶碗”。日本對“高麗茶碗”的興趣,愛“瓷”及屋地發(fā)起了又一輪對朝鮮的“喜愛”。后來的事,大家都知道了,日本出兵,攻占朝鮮。

      當然,豐臣秀吉不是為了“高麗茶碗”發(fā)動戰(zhàn)爭,但日本侵占朝鮮和敗退回國時,從朝鮮擄回大量勞力當做奴隸。據(jù)韓國高麗大學崔官教授(著有《壬辰倭亂:四百年前的朝鮮戰(zhàn)爭》)考證:倭亂之后,日本諸侯和葡萄牙商人在長崎進行了大規(guī)模奴隸買賣?!斗鹆_倫薩商人弗朗西斯科·卡萊蒂(Francesco Carletti)1594-1606旅行記》中提到,當年用五兩銀子,買了五個朝鮮奴隸,四個在印度放走了,一個帶回了意大利。返到歐洲的朝鮮人中,唯有安東尼奧·高麗(Antonio Corea)留下了身影,魯本斯的“穿朝鮮服的男子”素描畫,畫中人據(jù)說是安東尼奧·高麗。

      研究瓷器史的學者也將這場戰(zhàn)爭稱為“陶器之戰(zhàn)”。因為日本從朝鮮帶回的最大戰(zhàn)利品是千余朝鮮陶瓷工匠——恰是1598年被佐賀藩藩主鍋島直茂從朝鮮擄到日本的陶瓷瓷工匠李參平(朝鮮忠清南道金江人),在佐賀的有田町發(fā)現(xiàn)了優(yōu)良瓷石,并在1616年成功燒制出了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件白瓷器,他也因此被尊稱為“日本瓷祖”,至今在日本窯場被供奉。

      “伊萬里”與“海上瓷路”

      其實,李參平等朝鮮陶瓷工匠被抓到日本之前,日本也曾有過各種著名的“燒”。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(shù)館的日本瓷器廳里,一進門便可看到8世紀日本燒制的“奈良三彩壺”和“綠釉手執(zhí)瓶”。不過,這些寶物在日本文獻中雖然被稱為“瓷”,但它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,而屬于低溫彩釉陶。

      佐賀誕生的“有田燒”,最具代表性的是酒井田喜三衛(wèi)門的“柿右衛(wèi)門”赤繪。初代“柿右衛(wèi)門”由來說法不一。有說,因作品使用了柿色,而獲“柿右衛(wèi)門”之稱;另說,因為用瓷盤裝柿子獻給藩主,獲賜“柿右衛(wèi)門”之號。赤繪技術(shù)據(jù)說是從長崎海商那里得到的。即在陶瓷之器面上,涂以釉藥,燒至攝氏千度以上,產(chǎn)生柔和的白色“濁手”后,再以各種顏色之釉,繪于器面,再改用低溫燒之,產(chǎn)生赤繪之瓷。“柿右衛(wèi)門”除了赤色之外,還使用綠、黃、紫、青之色釉,亦有用金銀者,稱“錦手”或“金襕手”。這種誕生于1644年的赤繪,后來成為“有田燒”的標志。初代“柿右衛(wèi)門”的作品,如今只能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(shù)館這樣的博物館中才能見到,如眼前這兩件“赤繪草花紋瓶”、“五彩牡丹椿紋八角瓶”。

      當年“有田燒”紅火時,不止一個窯,佐賀有一系列這樣的窯,其中“鍋島燒”更是獨樹一幟。這個以鍋島藩名為窯名的瓷器作坊,創(chuàng)建于1628年,是鍋島藩的專用窯,產(chǎn)品除自用外,也是給將軍的貢品和諸侯饋贈之物。中國人愿意稱它為日本的“官窯”。這里的產(chǎn)品中以仿中國青花瓷最為突出。

      “有田燒”不僅結(jié)束了日本瓷器完全依賴從中國和朝鮮進口的時代,同時,也開創(chuàng)了日本瓷器出口的時代。當年“鍋島燒”特別愛模仿中國外銷瓷的“芙蓉手”(明晚期分格開光青花盤,因盤邊分格很像芙蓉花瓣而得此名),不僅樣式像中國青花,一些產(chǎn)品還題“大明成化年制”、“大明嘉靖年制”、“大明萬歷年制”的號款和中國的“富貴長春”等吉祥款,冒充中國瓷器出口歐洲。

      1644年佐賀燒出赤繪“有田燒”時,正是明清更替之際,華夏戰(zhàn)亂與海禁,使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將采購瓷器的港口從中國移到日本,“有田燒”純白瓷器加上華彩鑲金,繽紛的視覺優(yōu)勢,受到歐洲王公貴族的熱烈喜愛。據(jù)記載,165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次購買的“有田燒”竟達五萬六千件之多。日本瓷器借此機會進入并占領了歐洲市場,百年之間,在歐洲銷售數(shù)量達幾百萬件。因為,當年的“有田燒”都是從佐賀縣西部的伊萬里港銷至外國和日本各地,這里運出的瓷器有了“伊萬里”這樣的統(tǒng)稱。

      “有田燒”與“柿右衛(wèi)門”十八代

      瓷器可以說是中國的“第五大發(fā)明”,一不留神就被別人“再發(fā)明”,再利用了。

      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,大清收復臺灣,隨后海禁解除,開放閩、粵、江、浙四海關。中國商人這才發(fā)現(xiàn)“伊萬里”已占領了歐洲市場,西洋商人不僅不再從中國進口瓷器,德國的邁森、荷蘭的代爾夫特等陶瓷作坊轉(zhuǎn)而模仿“伊萬里”創(chuàng)造本土瓷器。

      1977年“有田燒”被日本政府定為“傳統(tǒng)工藝品”。其后,將柿右衛(wèi)門陶瓷技術(shù)選為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尤其神奇的是“柿右衛(wèi)門”不僅字號在,傳人也在,如今已傳至十八代。2016年,大英博物館舉行了“日本制造:柿右衛(wèi)門與400年瓷器史”。從山寨到貴族,“伊萬里”以工匠精神完成了日本瓷器的華麗轉(zhuǎn)身。

      我從日本考察回來,剛好老友潘喜良喬遷,我送了他一套“伊萬里”瓷器。這位大畫家不以為然。顯然,他和很多國人一樣,不懂這種名貴瓷器。不過,話說回來,一同考察的深圳大學海洋藝術(shù)中心張巖鑫博士就不看好“伊萬里”,他認為,這些東西看上去與中國名窯風格相近,但總覺得有一股別扭勁,或許,它們?nèi)鄙俚氖且环N說不出的精致與純粹。

      [編輯:陳曉玲]
      欧美日韩综合视频一区二区,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,国产激情久久久久老熟女,国产成人无码区在线观看